从设计师到亿万富翁,他做过75个创业项目,而现在只信「无聊生意」
他是非主流的创业者,是闷声赚钱的异类。
他患有 ADHD(注意力缺陷与多动障碍),主导经营过至少 75 个生意,身价一度超过十亿美金。
他涉猎甚广且有超强的销售能力,却认为自己是「博而不精」很难专注的创业者。
他关注极致的 「不对称优势」。
他不喜欢聚光灯下的企业,更喜欢灯下黑的机会。
他关注无聊的生意(boring business),并不喜欢性感的风口故事。
在科技公司叙事的视角来看,他的观点更像街头智慧。
你也许没听过他收购或投资的公司。但你一定听说他旗下公司的大客户。
你也许没听过 Andrew Wilkinson,但如果你希望白手起家,做出好生意,那你必须了解他反常规的建议——因为他几乎踩过所有商业模式的坑。
Andrew Wilkinson 在新冠疫情期间,因为实在无聊,便开始通过推特分享商业和人生经验
Andrew Wilkinson 其人
从咖啡师到多元化控股公司
Andrew 的创业之路并非典型的硅谷模式。他亲身主导过不只 75 个生意项目。
他年轻时在咖啡厅打工,偶然结识了几位设计师,受其启发,投身设计领域。
2006 年,Andrew 创办了界面设计公司 Metalab,早年因为斩获了 Google、Uber、Slack 等大客户而声名鹊起。如今 Midjourney、Windsurf、Suno、Otter 等知名 AI 公司,也是 Metalab 的客户。
2015 年,Andrew 创办了 Tiny,一家专注于收购和投资小型盈利企业的控股投资公司。Tiny 被称为「互联网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旗下拥有超过 40 家企业的多元化投资。
Tiny 收购了 UI 设计分享社区Dribbble到 Shopify 服务商WeCommerce,再到咖啡机AeroPress,他们专注于从创始人手中收购盈利企业并长期持有。
而 Metalab 每年营收在 5000 万美元左右,良好的利润率和增长,也为 Tiny 提供了强大的现金流来源。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并不在硅谷,而是在加拿大,在没有获得任何风险投资的情况下,逐步发展到今天。
博而不精并非缺点
Andrew Wilkinson 患有 ADHD,常说自己「博而不精」 (an inch deep in a mile wide),难以专注在一件事情上,脑子里的点子经常过载冒泡。经营 N 个公司对他来说就像驾驭脑子里数个想法。
然而,这种看似缺陷的特质,反而成为了他驾驭多个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独特优势。他曾亲身投入并主导过 75 多个生意,经历过在细分市场独占鳌头,也尝过被资金雄厚的对手暴揍的滋味。在实践过几乎所有商业模式之后,也让他拥有了即刻判断生意好坏的直觉。
看来传统意义上的专注,也不是成事的充要条件。
找你的无聊生意,先赢一局再说
Andrew 强调一定要寻找竞争少、利润高的利基市场,而非一窝蜂地涌入热门行业,特别要警惕风投聚集的细分。一个池塘边上站满钓鱼的人,鱼再多你也做不好生意。池小、人少、鱼多,才有真机会。
对于个人创业者,他建议是避开热门领域,一定要利用自己的非对称优势,找无聊生意,从易到难。「做难而正确的事」是一个巨大的陷阱,不要第一天进健身房就去硬拉 300 磅,也别去做人人皆知的生意。创业就像打怪升级,先刷个简单的小副本,拿到第一桶金,建立自信,才能去挑战更难的 Boss。就像 Andrew 从设计公司开始,从 500 美金的第一单生意开始。
最关键的是,要找灯下黑的无聊生意,无聊到身边很少有人愿意和你竞争。
Andrew Wilkinson 投资的「无聊生意」
从 Tiny 收购的公司来看,也能看到 Andrew 对无聊公司的真正看法。毕竟真金白银收购的业务,拿到手里也依然要经营。
其中 Dribbble、Creative Market、meteor、AeroPress 都是我曾经付费过的产品,确实都是护城河一旦建立就难以攻入的生意,规模也不至于过大引起巨头的攻击欲。
好生意都是先胜后战。
对于个人来说,好的创业方向在哪?怎么找?Andrew 很直接的给出自己的建议——利用非对称优势,在利基市场(niche),找无聊生意,从易到难。
如何找无聊生意?
什么样的 idea 有机会成为好生意?
追求热门的 idea 会误入歧途,因为这意味着你要大多数人竞争,大概率会和巨头或者资金充裕的对手开战。
要去找那种超级无聊的想法,才能催生无聊生意。
不是指一定去找枯燥乏味的事,而是指那些大众并不感兴趣,觉得乏味或者门槛太高、太过麻烦,但实际利润丰厚、竞争很少的细分市场。
Andrew 认为「无聊生意」有这样的特点:
反直觉,听起来没意思:大多数人都有兴趣开一家很酷的餐厅或咖啡馆,而很少有人会想开殡仪馆、害虫防治公司,或者开发帮助人们填写政府表格的软件。这种大众普遍不感兴趣的领域,正是「无聊生意」的典型特征。
高利润且隐蔽,灯下黑:用查理·芒格的话说,就是「到鱼多但竞争少的中小鱼塘去钓鱼」。竞争者少,意味着你能闷声做到细分行业的垄断,就算别人注意到你,也未必有意愿再入场和你竞争。
起初看起来小众但可极大规模化:启动时往往很小众,对手难以察觉(甚至会被众人嘲笑)。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一直小。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起点,帮助初次创业者获得最初的成功和经验,一旦有机会就可以用规模化的杠杆,去扩大经营。
不性感,不风口:不要去追逐风口上的故事,或者媒体上的叙事,不要为了酷而酷。比如像任务管理系统这样的产品,很多人都想自己开发,且行业里有大量风投支持的巨头(比如 Asana)参与竞争。
怎么找到「无聊生意」
从自己的兴趣或专长出发,但要「嗅探」其中的盈利点:
他的朋友开餐厅,虽然餐厅本身不赚钱,但发现为餐厅提供服务的供应商(如清洁油烟分离器、排气扇的公司)却利润丰厚。
他喜欢电影,希望能直接投资作品。于是花了不少时间做研究,才发现直接投电影作品风险极高,很难下手。因为这个研究经验,后来碰巧投资了电影评论社交平台 Letterboxd。
他曾是咖啡师,也是因为自己的旅行需求,发现并收购了 AeroPress 咖啡机。
目之所及,都是生意。从消费者转换成供应者的视角,去了解你喜欢的事物背后的经营方法、利润来源、市场竞争,也许就能发现极好的无聊生意
寻找有「非对称优势」(unfair advantage)的领域:
做别人做着很费劲,你却很轻松的事。往往这就是你的优势。
利用你的稀缺资源。特别是那些同行没有的。
利用专业的非对称性。比如你是工程师里口才最好的。
利用你的独特技能组合(比如计算机科学、密码学和经济学的结合,成就了 Coinbase),或行业认知、人脉等,找到能够让你事半功倍的切入点。
针对特定人群,提供高价值服务
找到那些对特定问题感到非常困扰,且愿意为此支付高昂费用的群体。这些问题可能看似无聊或小众,但你可以直接问他们,到底愿意付出多少。
他提到一个每年能赚3000万美元的公司,专门帮助人们填写政府补助表格。这项业务枯燥乏味,但它极大地简化了特定人群(如残疾人的亲属)的复杂流程,因此客户愿意为这种便利付费。同理,比如移民生意。
避开重复失败的商业模式和业务
如果某个领域有大量企业,反复失败踩坑,那很可能这个商业模式本身存在根本性缺陷,别天真地认为是他们没做好。
非对称优势,往往是洞察+能力+资源的组合禀赋,难以被复制,而讲出来却非常简单。细分赛道+非对称优势,会大大增加垄断市场的概率。
相关推荐
宋词十大巅峰之作,首首经典,有你的最爱吗
宋词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宋词,在美丽的宋朝,若似锦繁花,不可收拾。它以浪漫典雅的姿态,装点着国人的梦。对于经典,各人心中自有偏爱。这十首千古绝唱之作,精妙绝伦,感慨颇深,不知
2025-07-27